今天,和我家老爺帶兒子去IKEA張羅小圓圈出生所需的家私,(實在太忙了!忙到快要沒時間幫小圓圈打點~真是不好意思!)
所以順道在IKEA解決晚餐問題...
據說,我們鄰座有一個家庭,爸媽帶了約莫是國中年紀的孩子一起來逛,
但是那孩子一臉臭臉,就是一副不情願不高興的表情寫在臉上.....
狗熊爸看了很不習慣,對那孩子一副『小子不爽』的表現很不順眼...
他說:要是以後小狗熊這樣,我一定搥下去!用那種臉色出門,討打.......
我聽完狗熊爸的敘述,雖然我沒有親眼瞧見那孩子,但可以想像得出來,那是一幅什麼樣的風景!
因為,那就是我每天在學校常常得處理與面對的表情與反應!唉~特別是正值狂飆期的孩子呀!
經過十幾年的歷練,我已經慢慢可以『接受』,並且『理解』這些孩子為什麼會有這種表情與反應
所以,跟狗熊爸相比,我大概比較能『忍受』這種不太好看的用餐風景....
其實,這種不爽寫在臉上的心情,並不是只有青少年有,
身為成人的我們其實也常有這種情緒,只是我們已經『比較成熟』,也『夠社會化』了!
所以我們懂『掩飾』內心的不滿,不要讓他那麼露骨地表露出來
好比,我常在大人的聚會場合,看到有人並不喜歡當天聚會的內容,但又被迫不得不出席,
於是就會有人開始拿出筆電上網,或者拿出手機打發時間,甚至開始打起APP遊戲
如果你禮貌性問他:『怎麼了嗎?』
那大人可能會跟你說:『沒事!沒事!我處理一下公務,真是不好意思呀!』、或是『裡面的人實在太多,我出來稍稍透透氣...』.....
但是,類似的場景如果發生在十四、五歲的孩子身上,他們會如何處理?
他一定會很直接坦當的告訴你:『因為我覺得無聊呀!幹嘛要來這個鬼地方,為什麼我不能在家裡做我自己想做的事勒?』或者,『來這裡有什麼好的!還不如在家睡覺!』
雖然,這樣的回答聽來的確有點魯莽,不過,回答的內容卻沒有半點作假,他只是很真實的說出他心裡的感受~
對一個十四、五歲的孩子來說,逛IKEA是為了什麼?這絕對不是一個他可以購買個人用品的場域
所以,他可能對選家具、看空間規劃沒興趣,
他可能覺得來到這個到處都是人,每個區域都有人在家具前方東挑西選的活動感到不解
因為他的腦袋中,居家布置對他還是一個有點陌生且不夠真實的議題,
更別說廚房要添購什麼新設備?臥室的燈應該選購哪種顏色造型?或者家裡的廚餘回收到底要如何改善才不會發臭、長螞蟻.....
青春期的孩子才剛剛脫離小學的幼稚期,他們對『家庭』的抽象意義能有多大的體認,我認為有限
加上他們覺得自己『已經不再是小孩子』了!為什麼凡事都要膩在爸媽身邊?這樣感覺很『娘』.....
如果大人轉換角度,站在小孩的立場來看這問題時,其實不難發現,這就是認知與理解的落差!
我們常覺得重要的,孩子未必覺得重要!
我們覺得有價值的,他未必能感受到相同的價值,特別是在這個形塑一個人獨立自主的價值觀的階段~
他越是反抗,其實代表著他越是開始有自身的想法,不再是父母意見的跟隨著,
只是,如何要在孩子發生反抗,或者開始意識到擁有自身想法很重要的這個階段,
還能維持良好的親子關係,並從中善加引導,讓他們在自我價值的摸索過程中,找到更明確的方向
我認為,這才是最不容易的課題呀!
打下去或罵一頓很容易,但是罵完之後,孩子真的理解我們、接受我們的觀點嗎?
還有,他們未曾接受過『社會』的洗禮,社沒有教他們如何『社會化』,就覺得他們不禮貌的話,那也是一種偏頗囉?
如果父母帶孩子一起逛家具賣場的用意,是要培養他對家庭的觀念與維繫家庭成員的情誼,
這絕對是件好事!
但是,千萬不能躁進!如果孩子反抗,千萬得先退一步,就想說他們不過是因為內分泌失調而產生的生理作祟
想要從事家庭活動,培養親子關係,不一定每次都要順著大人的意思,
或許換一個場景,例如:不看家具而是看動漫展
就不會看到臉色不悅的孩子,說不定會看到等得不耐煩的父母了吧!
我們總是在孩子身上看到自己過去的身影
想當初,我們不也是從叛逆的淵藪中,慢慢跌跌撞撞摸索出自我的價值判斷?
只是,每個人跌盪的幅度不同~每個人反應的時間早晚不同
正如每個人應該都要得一次水痘一樣,我總覺得,越老才開始叛逆,那種『恐怖』的程度一定大於國中階段就讓父母頭疼吧!
唉~
雖然,我寫得看似這麼樂觀,這麼正向
老實說,每天遇到的都是這種『節屎面』的小孩,
心裡怎麼可能不氣?對工作怎麼可能不無力?臉上怎麼可能永遠都是寫著『包容與寬恕』
只是,
想到我也有自己的孩子,這樣的歷練與調整,已經不完全是為了工作所需,或者『為五斗米折腰』而已
我總是相信,不是不報,時候未到!
當我們對孩子同理得多(不是寵逆),關懷得越多,我們就越能瞭解問題的癥結與他們的想法
換一個角度,不要永遠是大人說、大人永遠是對的.......
想要讓青黃不接的青少年喜歡和父母在一起,絕對是要用腦筋,要有智慧!
我想,這是我教了十多年的國中,悟出來的一點點心得吧!
以此跟同是為人父母者勉勵~大家加油!
留言列表